当前位置:首页 > 景点大全

武汉黄鹤楼公园门票价格及交通地址和游玩指南

编辑:931158旅游 时间:2023-11-23 09:30:03 浏览量:

武汉黄鹤楼用正确的打开方式去游玩的话,还是很值得去玩的,本文会对黄鹤楼旅游相关的信息作出全面的介绍,还有黄鹤楼旅游路线,还有玩法介绍,大家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提前做好攻略了。

1、景区等级:国家级5A景区

2、门票价格:成人原价70网上预订65

3、开放时间:旺季8:00-18:00,淡季8:00-17:00,夜游19:30-22:00

4、景区电话:027-88875096

5、景区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西山坡特1号

6、交通指南:乘坐各路公交到武昌路阅马场、黄鹤楼、武珞路阅马场站点下车,地铁4号线到首义路下,自驾附近停车场众多

票务信息

门票:

成人票(不含夜间游玩):原价¥70,网上预订¥65。

儿童/学生/老人票(不含夜间游玩):原价¥35,网上预订¥35。

游玩项目:

[单人] 《寻仙黄鹤楼》剧游体验:网上预订¥100。

[单人] 《寻仙黄鹤楼》剧游体验+汉服换装:网上预订¥200。

门票套餐:

[成人] 门票+《寻仙黄鹤楼》剧游体验票(下午入园):网上预订¥170。

[成人] 门票+《寻仙黄鹤楼》剧游体验+汉服换装(下午入园):网上预订¥270。

[成人] 门票+《寻仙黄鹤楼》剧游体验票(上午入园):网上预订¥170。

[成人] 门票+《寻仙黄鹤楼》剧游体验+汉服换装(上午入园):网上预订¥270。

[儿童/老人/学生] 门票+《寻仙黄鹤楼》剧游体验票(下午入园):网上预订¥135。

[儿童/老人/学生] 门票+《寻仙黄鹤楼》剧游体验+汉服换装(下午入园):网上预订¥235。

[儿童/老人/学生] 门票+《寻仙黄鹤楼》剧游体验票(上午入园):网上预订¥135。

[儿童/老人/学生] 门票+《寻仙黄鹤楼》剧游体验+汉服换装(上午入园):网上预订¥235。

购票须知:

购票前请仔细阅读购票须知,日场和夜场是分开的哈,都需要单独购票。

优待政策

【免费政策】

儿童:6周岁(含)以下或身高1.2米(含)以下;

老人:65周岁(含)以上凭本人身份证;

现役军人:凭现役军人有效证件;

残疾人:凭残疾人证。

【优惠政策】

儿童:6周岁(不含)-18周岁(含)凭有效证件;

老人:60周岁(含)-65周岁(不含)老年人凭本人身份证;

学生:全日制大学本科(不含职业教育成人、自考、电大、函授、夜大、网络)及以下学历学生凭有效证件。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景区当日公示为准。

温馨提示

门票当日有效,不得退换,遗失不补,出园需入园,需再次购票。

鹤楼公园实行两次验票(进园入楼两次验票),可供入园及进楼一次。

免费人群需凭有效证件换取一个免费入园单,儿童不需要。

为保证入园顺利,预订时请务必填写真实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

支持多订少取,不支持少订多取。

停车场收费标准:小车3元/小时,中型车5元每小时,大型车6.5元/小时。(小车封顶45元、中型车封顶10元、大型车封顶13元)。

说明:日场咨询电话:027-88875096 夜上黄鹤楼咨询电话:4000270266。

夜游攻略

游园时间:19:30—22:00(截止入园时间21:30,超时禁止入园)。

游园入口:黄鹤楼南门和西门。游园出口:黄鹤楼西爽门。

主楼秀演出期间将关闭登黄鹤楼。常规演出下,黄鹤楼主楼登楼的开放时间为20:00整,20:00前主楼处于关闭状态,不开放登楼。开放时间:①20:00-20:40;②:21:10-21:30。

夜场游览,黄鹤楼主楼开放区域为一楼大厅、三楼外廊、五楼大厅及外廊; 夜场游览时,为确保游客安全和获得良好的游览体验,当同时登楼的人数过多时,会暂时进行截流安排。

本夜间游览不设传统观众席;各区域为循环演出可自由观演。

衣衫不整及饮酒者谢绝入内;禁止携带宠物入内;园区内禁飞无人机。

演出时,请关闭手机铃声、拍照关闭闪光灯、勿大声喧哗。

黄鹤楼为山体公园,夏日多蛇虫,游览时请注意安全。

因恶劣天气、电力、灯光或演员等特殊原因,可能会在无法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变更、延迟、取消某些游览安排。当恢复到安全或游览许可条件,游览将重新开始,入园后不实行延期或退票政策。

开放时间

日场营业时间:08:30-18:00(日场结束会清场,停止售票时间17:00,最晚入园时间17:20)

夜场营业时间:19:30-22:00(最晚入园时间21:30)

日常与夜场门票不互通,须分开购票,请购买正确的票种,否则无法入园。

交通指南

公交

乘坐武汉市武昌区401路;413路;554路;561路;596路;728路到武昌路阅马场(公交站)下,然后步行前往

乘坐武汉市武昌区10路;401路;402路;61路;YX10路;电1路;电7路到黄鹤楼(公交站)下,然后步行前往

乘坐武汉市武昌区10路;402路;411路;503路;522路;61路;701路;703路;806路;YX10路;YX703路;电1路;电7路到武珞路阅马场(公交站),然后步行前往

乘坐武汉市武昌区14路;15路;521路;530路内环;573路;717路;804路到民主路胭脂路(公交站)下,然后步行前往

地铁

可以乘坐地铁4号线到彭刘杨(地铁站)下,然后A出口出,步行10分钟左右

乘坐地铁5号线到司门口黄鹤楼(地铁站)下车,A出口出,差不多20分钟能到黄鹤楼

自驾

直接导航黄鹤楼停车场就好了,附近停车场很多,但是节假日依旧尽早前往,要不堵车要命

景区电话

票务电话:027-88877332;保卫电话:027-88875170;投诉电话:027-88848188;办公室电话:027-88877330;游客中心:027-88875096;导游服务:027-88869276;医务室:027-88875797;商业科:027-88873783;营销策划:027-88916996。

2023黄鹤楼旅游攻略 - 门票价格 - 开放时间 - 免票政策 - 一日游最佳路线

最佳路线

赏花游线

东门 → 岳飞铜像 → 紫薇苑 → 落梅轩 → 鹅池 → 诗碑廊 → 毛泽东诗碑亭 → 南楼 → 奇石馆 → 崔颢题诗图 → 搁笔亭 → 古铜顶 → 千禧钟 → 黄鹤楼 → 黄鹤楼归来铜雕 → 三楚一楼牌坊 → 胜像宝塔 → 西门。

诗画游线

南门 → 鹅池 → 诗碑廊 → 紫竹苑 → 毛泽东诗碑亭 → 南楼 → 奇石馆 → 崔颢题诗图 → 搁笔亭 → 古铜顶 → 黄鹤楼 → 黄鹤楼归来铜雕 → 三楚一楼牌坊 → 胜像宝塔 → 白云阁 → 落梅轩 → 紫薇苑 → 岳飞铜像 → 东门。

英雄游线

东门 → 岳飞铜像 → 白云阁 → 南楼 → 毛泽东诗碑亭 → 九九归鹤图 → 鹅池 → 诗碑廊(右拐上行) → 奇石馆 → 崔颢题诗图 → 搁笔亭 → 黄鹤楼 → 古铜顶 → 千禧钟 → 留云亭 → 吕仙洞 → 费祎亭 → 西爽亭(穿过山洞) → 黄鹤归来 → 三楚一楼牌坊 → 胜像宝塔 → 西门。

1小时路线

胜像宝塔 → 三楚一楼大牌坊 → 南轩、北轩 → 揽虹亭、瞰川亭 → 《黄鹤归来》铜雕 → 黄鹤楼 → 宝铜顶 → 千年古祥钟 → 白云阁 → 落梅轩 → 紫薇苑 → 鹅碑亭 → 白龙池 → 《九九归鹤图》浮雕 → 毛泽东词亭 → 南楼 → 古碑廊 → 奇石馆 → 《崔颢题诗图》浮雕 → 搁笔亭 → 跨鹤亭 → 紫竹苑 → 鹅池 → 诗碑廊 → 南大门。

1.5小时路线

胜像宝塔 → 三楚一楼大牌坊 → 南轩、北轩 → 揽虹亭、瞰川亭 → 《黄鹤归来》铜雕 → 黄鹤楼 → 费祎亭 → 吕仙洞 → 留云亭 → 石照亭 → 仙枣亭 → 百松园 → 杜鹃园 → 抱膝亭 → 梅园 → 乖崖亭 → 一览亭 → 奇章亭 → 岳飞铜像 → 岳飞功德坊 → 四季牌坊 → 白云阁 → 涌月台 → 落梅轩 → 紫薇苑 → 鹅碑亭 → 白龙池 → 《九九归鹤图》浮雕 → 毛泽东词亭 → 南楼 → 古碑廊 → 奇石馆 → 文苑 → 《崔颢题诗图》浮雕 → 搁笔亭 → 跨鹤亭 → 紫竹苑 → 鹅池 → 诗碑廊 → 南大门。

景区览图

2023黄鹤楼旅游攻略 - 门票价格 - 开放时间 - 免票政策 - 一日游最佳路线

园区景点

胜像宝塔

亦称宝像塔,因其色白,又称白塔或元代白塔。原在武昌蛇山西首黄鹤楼故址前的黄鹄矶头,1955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拆迁至蛇山西部、京广铁路跨线桥旁。1984年迁入公园西大门人口处内。位于黄鹤楼正前方约159米、白云阁以西433米处,是黄鹤楼故址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筑。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胜像宝塔修建于元代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为威顺王宽彻普化太子建,是用于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由于它的外形轮廓酷似灯笼,又有三国时诸葛亮在此燃灯为关羽水军导航的传说,曾被误封“孔明灯”的称号。因为该塔分地、水、火、风、空5轮,故也称五轮塔。有时还被称为大菩提佛塔。

这些名称和建筑年代,在清嘉庆陈诗等撰《湖北通志》、同治胡凤丹著《黄鹄山志》和《寰宇访碑录》上都有记载。

胜像宝塔塔高9.36米,座宽5.68米,采用外石内砖方式砌筑,以石砌为主,内部塔室使用了少量的砖。塔体内收外展,遒健自然;整体造型由基座向上逐渐收缩,尺度愈缩愈小,其轮廓线条大体呈三角形,看上去虽然不大,但庄重持稳,具有浓厚的端庄美。塔的外观分作座、瓶、相轮、伞盖、宝顶5部分。宝顶为合金制作。

原址塔周围有护栏,南向曾有一石牌坊,匾额上横书“胜像宝塔”4字,每字径6寸见宽,上款题“威顺王太子建”,下款为“大元至正三年”。按元史列传,威顺王为忽必烈之孙。据载,元世祖原本把鄂(武昌)汉(汉阳)之地封给他的第九子脱欢。因脱欢征南无功,元世祖发誓父子不再相见,把脱欢改封到扬州。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泰定帝铁木耳将鄂汉之地封给了脱欢之子宽彻普化,并授封其为威顺王,镇守武昌。威顺王有报恩奴、接待奴、佛家奴和和尚4子,报恩奴等3人俱死于与徐寿辉的战事中,和尚封义王。匾额题太子而不署名,未知孰为威顺王嫡子,史传及宗室系表俱无明文。

据旧志记载,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塔下墙裂寸许,有烟腾出。石牌坊因清末新军修炮楼而拆毁。明清两代,此塔与黄鹤楼均立于蛇山旧城墙上,塔楼并存,相映成趣。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黄鹤楼遭火灾焚毁,但塔仍存。1955年在拆迁时,发现塔的南面有石坊门柱础;塔内部为中空式,没有地宫。在封闭的塔心内发现一个雕刻精致的石幢,高1米余,下为圆座,幢身为八角形,顶部刻有各种莲花装饰。塔室内还发现一个瓶盖密封的铜宝瓶,摇动时瓶内沙沙作响,瓶底为凹形,平面刻双勾字两行,内容为:“洪武二十七年岁在甲戍九月乙卯谨志”,瓶腹刻有“如来宝塔,奉安舍利。国宁民安,永承佛庇”。由此可见,瓶内装的是“佛”的骨灰。此塔的密封室于明洪武二十七年九月十八日(公元1394年10月13日)前曾经被打开过或进行过修复。

胜像宝塔是西藏佛教密宗的佛塔,也是佛教从印度传人中国最初的塔型,译名“宰堵波”(梵文Stopa),故又称喇嘛塔。藏传佛教的萨迦派在元代被尊崇为国教,随着元人政治势力传人内地,这种塔型也传人内地。北京阜城门外的妙应寺塔是元代全国最有代表性的密宗佛塔,而胜像宝塔的式样与它基本相同。

三楚一楼

黄鹤楼有“楚地第一楼”之美誉,故前面的牌坊名为“三楚一楼”,古时楚地刻分为西、东、南三楚,此名出自楹联“搁笔题诗,两人千古;临江吞汗,三楚一楼”

南轩、北轩

从西大门进入黄鹤楼公园,在主楼中轴线的两边,有两座相对应的建筑,既精致小巧,又引人注目,这就是与黄鹤楼配套的南轩和北轩。两轩位于黄鹤楼以西106米、白云阁以西379米处。

两轩形制规模相同,轩长12米,宽5米,轩顶均为金黄色琉璃瓦铺设,轩顶四周为单檐翘角,把两轩装饰得富丽堂皇;轩的墙体和立柱为枣红色仿木漆装饰,南轩上有邓少峰书“凝翠”二字,北轩上有曹立庵书“云衢”二字。南、北两轩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视。由于黄鹤楼建在蛇山头,武汉长江大桥上的铁路和公路分别从主楼的北边和南边通过,噪声大、污染重。南、北两轩的修建,隔绝了火车和汽车的噪声对黄鹤楼的影响,营造了公园安宁的气氛,同时把游客的日光吸引到园内景观上。作为附属建筑,南、北两轩把黄鹤楼映衬得更加雄伟高大,金碧辉煌。

白云阁

白云阁坐落在蛇山高观山山顶,在黄鹤楼以东约274米处。海拔75.5米,阁高41.7米,比黄鹤主楼仅低10米。因位处公园中心的制高点,也就成为统率东、南、北区的标志性建筑,是观赏楼(黄鹤楼)、山(蛇山)、江(长江)的极佳景点,也是观赏三镇云彩的最佳处。

白云阁历史上曾是南楼的别称,其渊源可追溯至公元4世纪的东晋(参见《园林胜景·楼阁·南楼》)。唐代诗人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抒发了远方游子的怀乡之 情,崔诗一出,历代不少著名诗人纷纷以“白云”人诗,为这座文化名楼着色添彩。毛泽东即有“白云黄鹤之乡”的名句,郭沫若也有“白云千载意,黄鹤为低回”的诗作。

崔颢及其以后的诗人描写黄鹤楼上的白云,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反映了武汉地区的天空状况。从武汉的气象史料看,每年万里无云的晴天不多,月均仅3天左右,即使晴天,也多有白云相伴。处于江汉平原东端的江城武汉,周围江湖密布,水域宽广,空气湿度大,为其上空提供了丰富的水气来源。在晴天阳光照晒下,水面、地面增温,加快水滴向空中蒸发的速度,把近地面的水气输送到较高高度的空中,形成不同形状、不同高度、不同结构的云彩。这些云彩在自身运动变动中,受自然风影响,形状千姿百态。时而袅娜轻盈,时而奇峰林立;低空的洁白色明,飘荡游弋;高空的形成纤维状结构的卷云,在阳光照耀下更加晶莹剔亮,绚丽多彩。春秋两季是武汉上空白云较多、对流活动较旺盛的季节,游人在黄鹤楼上常可陶醉于“白云人伴白云留”的美景之中。

正因为如此,宋代之前,南楼在很长一段时间又被署名为“白云楼”。宋元祐年间(公元1086~1094年),郡守方泽重建南楼时,仍沿“白云”旧名。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巡抚宋贤重修南楼,仍题“白云阁”,故址在郡治正南黄鹄山顶。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总督喻成龙、巡抚刘殿衡重建时,乃名“白云楼”。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刊刻的《黄鹄山志》载:“白云楼在县城黄鹄山顶,一名南楼。”

1992年1月竣工的今白云阁建在原公安消防瞭望台的旧址上。外观为塔楼式,呈“T”字型。阁坐北朝南,依山就势建筑而成。东西方向长34米,南北方向宽24.5米,高41.7米。从阁的北边看,阁6层(包括两层地下室),高41.7米,从南边看,阁4层,高28.65米。屋顶为重檐歇山十字脊屋面。地面一层与二层衔接处采用了大板块的白色作为台基主调,寓意白云阁飘浮在白云之间。其造型融合了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和宋、明、清各时期的建筑风格,既典雅秀逸,又古朴庄重,兼具游览和展览功能。整个建筑系钢筋混凝土仿古结构。屋面玻璃瓦采用江苏宜兴陶瓷总厂生产的褐色玻璃瓦,撑拱和云板来自浙江东阳木雕厂,极其精美华贵。梁柱黄棕色,外刷聚胺脂仿古漆。墙面呈乳白色,用白水泥沙浆涂抹,地面呈青色,采用黄冈青磨花岗石铺装而成。

白云阁占地面积695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1794平方米。地面一楼大厅面积564平方米,为多功能展览厅,2~4层面积分别为144平方米、190平方米和160平方米,供游览观光之用。在体量上,白云阁仅次于黄鹤楼。

白云阁阁名由史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书写。在阁顶层的屋檐下,东、四、北面各悬一块巨匾,为“无心出岫”、“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分别由数学家兼诗人苏步青和当代书画家程十发、朱屺瞻书写。“无心出岫”出自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句,这两句原表现作者辞官归隐的心情,这里借来作匾,用以抒发游人登阁潇洒舒展的心境。“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均出自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文句。用“思接千载”题匾,暗与崔颢“白云千载空悠悠”诗句相通,以示黄鹤楼千年悠久的历史;用“视通万里”作匾,与“思接千载”对仗工整,一为空间,一为时间;一为具体的视觉,一为抽象的精神,并有登高望远之意。南面的巨匾“江汉朝宗”,则出于已故国家主席李先念手笔。“江汉朝宗”节自《尚书·禹贡》中“江汉朝宗于海”句。登白云阁向西北望去,是长江汉水的交汇处,二水合流后,像大臣朝拜天子,一起涌向浩瀚的大海。题匾切景,且饶有气魄。

阁门的两侧,悬挂着当代作家姚雪垠撰书的楹联:

登临纵目,请欣赏江汉繁华。莫顾此几片白云悠悠,已知环域海陆南北有口争开放;

凭倚兴怀,应惊叹龟蛇形胜。休管它千。年黄鹤杳杳,且看沿江上下东西无处不腾飞。

白云阁一楼是以展出为主要功能的环形大厅。进人大厅,一副由湖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白雉山撰、湖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陈义经书的216字的长联映人眼帘:

九派正茫茫,凭栏吊古,纷纷感慨系心头:想物换星移,涛翻浪卷;白云依旧,黄鹤难踪。念彼戟折沙沉,梅愁柳怨;琴声幽咽,草色凄迷。屈子吟来,泽畔悲音犹绕耳;明妃远去,塞边乡思尚萦怀。更兼他名将美人,灰消烟灭。电光石火,转瞬千年。问诗中圣哲,阁上神仙,何事匆匆成过客?

一游诚眷眷,揽胜登楼,幅幅彩图呈眼底:看鸟飞鱼跃,龟舞蛇翔;绿树婆娑,红墙掩映。当此风和日丽,舟疾帆轻;汽笛争鸣,钢花怒放。毛公豪兴,毫端高峡出平湖;郭老多情,笔下长虹横鄂渚。还伴这雕梁画栋,璧合珠联。壮志宏猷,创基万代。喜楚地贤才,禹州俊杰,相逢济济在今朝。

两联之间是一幅由书画家罗幡根据传诵千古的费棉驾鹤西归之神话故事而作的中国画《白云黄鹤图》。图高2.3米,长4.5米。大厅的地面为青黑色花岗岩,天顶中装有数百盏吸顶灯。厅内现已成为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的场所。

照壁后剪刀式双跑楼梯通阁上。二楼是敞开式的跑马厅。厅内南面是书画家乐建文根据辛氏酒楼的神话创作的2.38米×3米的《黄鹤楼传说》大型水墨画,画的两边悬挂着美国中华楹联学会会长、侨领潘力生撰书于美国纽约市的一副对联:

大宇庆安澜,又南楼百尺摩屑,白伫清歌,休更喝芦叶寒沙,桂花浊酒;

晴川穷远目,正极浦千堆卷雪,云帆沧海,凭认取梧荫引凤,楚泽翔龙。

二楼厅内陈列着中国历代战船、商船、游船、渔船等船舶模型,由此可欣赏到长江流域悠久、独特的船文化。游客在这里可赏景、签名留念。

三楼回廊环绕,大厅内有齐白石弟子王文农撰书的对联:

昂头四顾,吞吐大荒,我不多题,恐因笔落惊风雨;

拱手一招,倾心八表,天如可挹,好向人间摘日星。

四层是封闭式回廊。

全阁上下,点缀着时令花卉和盆景,闲步其间,大有清风拂面、爽气西来之感。

2023黄鹤楼旅游攻略 - 门票价格 - 开放时间 - 免票政策 - 一日游最佳路线

落梅轩

落梅轩建于1993年,位于黄鹤楼东南300米、白云阁以南97米处。西与公园南区接壤,南近黄鹤古肆,北濒白云阁,该轩长约50米,宽15.5米,高17米,建筑面积1 750平方米。

落梅轩虽是一座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但外表酷似木制的重檐翘角、吊楼、撑拱、漏花窗、缤纹格门窗、木雕挂落、景门以及抱鼓石、卷棚屋面、赭色琉璃瓦等,都给人以历史久远、古色古香的印象。它与公园内的黄鹤楼、白云阁等相映成趣,使千古名楼的文化气氛更加浓郁。“落梅轩”之名,源于唐代大诗人李白著名诗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落梅轩建筑极富特点,轩楼门庭与轩廊呈不对称形式,轩楼高大,轩廊长而宽,且为明二暗三。轩门前有一对高约2.6米的石雕花瓶,高贵典雅;轩的三楼为装饰性的吊楼;二楼为会议大厅,可容200人聚会;一楼分为两部分,靠东部分为工艺厅,主要经营具有荆楚特色的工艺品和具有民族风格的装饰品,还有珠宝玉器、名人书画等,作为雅集之地.,是爱好收藏者的好去处;靠西的部分为古乐宫,是黄鹤楼编钟古乐团的演奏场所。该乐团也极具特点,用66件仿随县曾侯乙墓编钟,配上磬、建鼓、悬鼓,加以埙、箫、筝、琴、排箫、笙、阮、篪构成一个完整的“殿堂乐队”,演奏起来,可谓“八音合鸣、千古重响”。游客游罢白云阁和岳武穆遗像亭后,坐在这里憩息,静静聆听、欣赏一曲荆楚古乐,的确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轩名由高冠华书写。

紫薇苑

“紫薇苑”座落在黄鹤楼公园内的落梅轩以东,总面积近一万平方米,除栽植了几十株大型紫薇树桩外,还配置了红继木、竹子、石笋、杨梅等植物,力求一树一景,园中还设有两个八角亭(乐天亭、梦得亭)

鹅碑亭

鹅碑亭位于公园南区,在黄鹤楼以东245米、白云阁西南约93米处。

清代,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曾有一方一笔草成的“鹅”字的刻石,俗传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养过鹅群,有次与某书生聊天论鹅时情不自禁写下此字。好事者往往摹拓传布。其实,书石者实为清人门镇国(参见“园林胜景·雕塑石刻·鹅字石刻”)。

1986年,公园将依旧拓本重新刻制的鹅字碑立于形如弯月的鹅池东端。在碑的北侧建一石拱桥,以示与白龙池隔开,并以碑作亭壁,建六角亭,亭以碑名。

亭坐东朝西,面对鹅池,高6米,木石结构,呈六角型,单檐翘角,粉墙黑瓦,古朴典雅。亭壁的青石上的“鹅”字高2.5米,宽1.25米。亭的左右面各有一扇高2.5米的通门,成贯通南北的通道,仿佛天然自成。人在其间,既可欣赏到笔力遒劲、气势磅礴的“鹅”字,又可看到池中的睡莲、如雾的喷泉、嬉戏的白鹅和绕岸的垂柳,颇有江南园林的风韵。

白龙池

白龙池位于公园南区,南楼南侧,在黄鹤楼东南240米、白云阁偏西南90米处。它的北面是大型浮雕《九九归鹤》图,南面与鹅池紧紧相连。

据史书记载,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1568年),武昌及沿江一带火灾频繁,民大骇。有云游方士献策,居民在楼左以铗为池,注江水供奉白龙以镇祝融,果久不被火,后人皆称之“白龙池”。

现在的白龙池是1986年重新挖掘的。水面200多平方米,水深2米,池中睡莲片片,喷泉若雾,景色极佳。池中碧波荡漾,白云阁倒映其中,水借山景,山以水秀,山、水、景合为一体。白龙池壁上的四个明代镌刻的石雕龙头,龙颜眉骨圆起,双日旁挺,嘴唇翻卷,腮部云头突起,肩颈背爪鳞甲结络,背纹胡须清晰,其造型雄浑,雕刻技法纯熟细腻,为传统的吉祥之物。它是在建设南区时从地下挖掘出土的明代楚工宫建筑遗物。围绕池边修建雕花栏杆,植以垂柳,使白龙池更具江南园林风韵。

《九九归鹤图》浮雕

《九九归鹤图》浮雕 在黄鹤楼东南240米、白云阁西南85米处。位于黄鹤楼公园白龙池边,是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整个雕塑呈红色,极为突出、醒目,画面生动,逼真传神,99只仙鹤呈现着各种不同的舞姿。为什么是99只呢?据说加上当年神仙驾驭的黄鹤,就凑成了100只;而现代黄鹤楼的建成,距同治楼被毁的时间,恰好100年,两个100,反映了好事成双的传统思维定式,包含着“黄鹤百年归”的寓意。“归鹤”二字系雕塑家刘开渠题写。

浮雕依蛇山山势,呈不等距Z形。全长38.4米,高4.8米,总面积达184.32平方米,总重量约240吨,由343块长宽各为80厘米、厚30厘米的枣红色花岗石镶嵌拼接组成。整个浮雕画面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气韵,云衢霞蔚,日月同辉,江流不息,生机盎然;99只不同动态的仙鹤,或栖,或舞,或鸣,或戏,或翔,无一重复,和谐地分布在松、竹、梅、灵芝、流水、岩石、云霞中,象征黄鹤归来的各种姿态。

浮雕从1987年开始酝酿到最后竣工,历时4个春秋。承担雕塑创作和施工的是四川省雕塑艺术院的教授赵树同、任义伯和毛会建,他们根据建设此处景点的要求,分别创作了各有特色的雕塑草图,最后选中任义伯的设计图。之后,3位教授在进一步修改的基础上,用硬质泡沫塑料,按1:1比例将《归鹤》图制作在180多平方米的硬板上,以取得最佳的艺术效果。为使浮雕能耐受风雨的侵蚀,所用枣红色花岗岩均采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4 800米的高山上,该石又称喜德红,其硬度比合金钢的硬度还高。整个雕塑工程费工费时,仅耗用的合金钢钢钎就重达3吨多。雕塑中运用了高浮雕、浅浮雕和透雕等不同的雕刻手法,99只神态逼真的仙鹤,头部、颈部均用透雕,其他景物的雕刻深度也都不低于10厘米。这种枣红色花岗石的色彩,随着晴雨变幻,天朗气爽时似红莲花开,轻阴微雨时如渥彤海棠。整个浮雕在斜阳夕照之下,既宏伟壮观,又极富诗情画意。

毛泽东词亭

毛泽东词亭坐落于公园南区南楼东南侧,在黄鹤楼东南206米、白云阁西南90米处。

1918~1922年,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去北京、上海及返湘途中,曾5次在汉停留,住在蛇山脚下的黄土坡、横街头,与恽代英、陈潭秋等人晤谈,探讨中国的出路。1926年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农委书记、国民党中执委候补委员兼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常务委员于年底由沪来汉,考察长江流域的农民运动情况,并于次年春在奥略楼下首的武昌黉巷(今红巷)举办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不久,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武汉国民政府汪精卫等亦策划“分共”。毛泽东看到形势的危险性,于4月27日向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会议提交了“迅速解决农民急需解决的土地问题,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大力发展农民武装”的书面意见,但中央委员会未将其提交大会讨论,并将毛泽东排斥于大会领导层之外,剥夺其表决权。一种回天无力的苍凉、悲怆、痛楚在他的心中浸漫开来。暮春时节的一天,毛泽东穿过拥挤嘈杂的街道,登上蛇山,在黄鹤楼故址前盘桓,只见楼台倾圮,满目荒凉,隔江望去,烟雨朦胧,唯独龟、蛇两山雄峙,大江东去,从眼前的景物想到目前严酷的政治现实,一首《菩萨蛮·黄鹤楼》从诗人的胸臆间流出: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上。关于词的写作背景,作者在1958年自注道:“一九二七年春,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直到逝世时的37年间,毛泽东似乎对“白云黄鹤之乡”特别钟情。他36次来到武汉,多次登临蛇山,其中居住最长的一次达168天,并18次畅游长江武汉段,游程达100多公里。1956年5月31日,毛泽东从黄鹤楼故址的上首入水,穿过正在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桥墩基地,顺流直下,首次畅游长江。6月2日、3日,游兴未尽的他又两次到江中畅游,并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一词: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作者在这首词中写出了第一次畅游长江的感受与心情,同时言及“截断巫山云雨”,提出在长江宜昌处建立三峡大坝的构想。

词亭于1992年建于现址防空工事约2.16米高的台基上。亭坐北朝南,长、宽各为6.6米,高9.5米,为四角攒尖重檐舒翼、造型典雅、青筒双层铺面的四柱方形建筑。亭中央矗立着一高3.2米、宽1.8米、厚0.245米的大型青石碑,南北两面分别镌刻有毛泽东1927年春登临蛇山时填写的《菩萨蛮·黄鹤楼》和1956年6月畅游长江后填写的《水调歌头·游泳》,系采用作者本人手迹放大而成,词书并茂。亭名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书写。

古碑廊

古碑廊在黄鹤楼东南200米、白云阁西南100米处,是一座依山势而建,近似轩廊的假二层廊庑,长30米,高15米,主要用于保护、保存历代古碑。

古碑廊中汇集了历代名人的诗词、题字书法真迹碑刻23方。它们是燕人群花碑(2块)、梅花碑、带字碑、华原碑、文联碑、寿字碑、古碑(小楷书法,整个碑约百余字,碑石断裂,文字剥落不清。下款为同治三年八月唐方训谨记)、尚书碑、竹碑、篆书碑、鹅字碑、天涯碑、月夜碑、满江红碑、如此江山碑、兰草碑、奉橘碑、开通蛇山碑、富贵寿考碑、壮观碑、清平碑、吕诗碑。

其中有几通碑十分引人注目。从山东济宁南楼摹刻而来的李白所书“壮观”二字,字如其诗,浪漫雄奇;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一词,不但在民间产生深远影响,其石刻也笔酣墨舞,遒劲洒脱;相传为书圣王羲之真迹、实为清人门镇国所书的——笔鹅字,气韵连贯,神态雄浑,极具大家风范;彭玉麟刻画的梅花,疏影横斜,笔致苍古;诸权仿王羲之草书《奉橘》,仿黄山谷联句“燕人群花飞上下,蝶寻芳草戏翩翩”和仿明代画家一蔸兰草,传神立意,均极肖似;还有陆光煜所书“清平如意”,字画合一,独具匠心;清代张之洞以孝达、香涛、壶公落款的古刻,运笔凝重,气势稳健。古碑廊中的碑刻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我国书法和绘画史的宝贵资料。

奇石馆

奇石馆建于1990年,原称文苑,是书画、工艺品展览场所。该建筑位于黄鹤楼正东偏南153米、白云阁西南133米处,附近有《崔颢题诗图》浮雕、搁笔亭和米芾拜石等景点,是从公园西区到公园南区参观的必经之路。

1997年,公园将文苑辟为奇石馆,该馆分为室内和室外展区两部分。室内展出奇石262块,室外有奇石35方,分别来自新疆、甘肃、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广西、贵州、云南、湖南、湖北等¨个省(自治区)。分为山形石、像形石、抽象石、纹理石、画面石、古生物石、天外石、文字石、工艺石、矿物标本等10余大类;石种有神龙石、菊花石、灵璧石、孔雀石、墨石、紫襟石、水晶石、崂山绿石、牡丹石等。这些石块尤不流光溢彩、姿态万千、鬼斧神工、灵韵天成。有的重峦叠嶂、雪水苍茫、浓墨重彩、沉雄浑朴;有的云淡风高、月移花影、点染写意、素雅飘逸;有的肖形寓意、托物寄怀。这些奇石中,大者逾几十吨,据称为华夏奇石第二,可陈列庭院轩堂;小者若蛋点,可置案几架头,供人摩挲咏吟,把玩欣赏,怡情养性。该馆于1998年正式对外开放。

《崔颢题诗图》浮雕

《崔颢题诗图》浮雕在黄鹤楼以东118米、白云阁以西163米处。位于主楼和南楼之间,与搁笔亭相对,是一座石照壁形式的浮雕。它被称为诗碑,又被称为题诗图。图上雕绘着唐代诗人崔颢在云霞缭绕间,长袖飘逸、峨冠博带、潇洒挺拔、运笔赋诗的形象,图的中央雕刻着他的千古名诗《黄鹤楼》。

崔颢早年诗多写闺情,后赴边塞,诗风转为慷慨豪迈。其所作《黄鹤楼》诗,由神话传说写至现实感受,文词流畅,景色明丽,虽有乡愁,却不颓唐,被后世公认为题咏黄鹤楼的第一名篇。

题诗浮雕长12米,宽8.2米,浮雕画面为4米X8米。1990年6月竣工。由于选用四川越西黑沙石和湖南长沙花岗石,整个雕塑显得古朴典雅、庄重大方。浮雕画面由四川省雕塑艺术学院赵树同设计,画面中七律《黄鹤楼》全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书写。

跨鹤亭

跨鹤亭位于公园南区紫竹苑西北角,在黄鹤楼东南107米的半山坡上,距白云阁西南197米。亭名取自跨鹤之仙的传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黄鹤楼的仙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小说发展的背景下形成。跨鹤之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他的《述异记》中的“驾鹤之宾”,后被鲁迅辑录在《古小说钩沉》里:

荀瓌,字叔伟,事母孝,好属文及道术,潜栖却粒。尝东游,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霄汉,俄顷已至,乃驾鹤之宾也。鹤止户侧,仙者就席,羽衣虹裳,宾主欢对。已而辞去,跨鹤腾空,渺然烟灭。

接着,南朝梁萧子显在《南齐书·州郡下》中有“夏口城踞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也”的记载,使仙人有了子安的名字。后有人穿凿说子安姓王,又有人辩解,仙人姓窦,并言窦子安是江夏人,性灵异,在他去世人葬后,一只黄鹤飞来停在他家门前的大树上,频频呼喊“窦子安”的姓名。窦子安真的出现了,他跨着鹤在屋顶盘旋几圈后向西飘然而去。

唐代阎伯理在《黄鹤楼记》中转述《图经》的记载,将仙人换成了真实的历史人物,即三国时期的蜀汉大臣费祎,第一次提出以仙名楼之说。这一说法一直延续到宋代。

但费祎未能始终保住这一名份和地位。随着唐代对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的神化,加上宋、元时代书籍中曾有吕仙(实为吕元圭)在黄鹤楼石照亭写的诗和吕岩“历江州登黄鹤楼,以五月二十日午刻升天去”的记载,衍生出吕洞宾在辛氏酒楼画鹤于壁、驾鹤成仙的传说,辛氏酒楼在吕洞宾跨鹤后便成了黄鹤楼,明清文人纷纷写诗著文加以渲染。

北宋时,人们为了纪念跨鹤之仙的传说,曾在黄鹄山脊刻字记费文伟跨鹤登仙一事,后人设亭名“跨鹤”。亭旁有静春台,在山壁上刻有静春台石刻,系南宋书法家刘清之在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书写,后废。

紫竹苑

紫竹苑位于蛇山南坡,在黄鹤楼东南176米、白云阁西南“6米处,东毗诗碑曲廊,西临跨鹤亭。

紫竹苑,原为“东山小隐”之地。清同治《黄鹄山志》记载:“东山小隐者,石城徐公之所筑也……高观山之阳构小园,肩舆独往,时时招诸名流觞泳。康熙壬戌秋,稍加展扩,增置亭台竹树,遂移家焉,颜其堂曰东山小隐。”其实,所谓“东山小隐”乃是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湖北布政使徐惺作为隐居之用构筑的一座私人宅园。最初搭盖的房屋均为竹结构,名曰“竹园”,因依山势呈阶梯状,高低错落,隐现于山林之中,故称为“东山小隐”。康熙二十一年以后,陆续修建诸多房屋,其中有“此山”、“桂实”、“梅雪”、“翠微”四堂;石砌高台上建有“即山”、、“半峰”、 “鹊巢”三楼,“止山”、“皆江”、“吸江”、 “空香”四阁,“舫”、 “秋”、 “湮”三亭,“洗梅”、“语石”、“花影”三轩。还因树为屋,曰“树屋”。诸建筑皆南向。园主独具匠心,在“隐”字上作文章,追求“平步而登,不知其下有堂;花树茜茂,不知屋内有园”的隐景效果。园内铺廊设亭,十分精美,遍植花木,景色宜人,成为当时文人雅士流连唱和的胜地。至清末,该园逐渐荒芜。

现建筑是在原址上修建的,史书记载此地多紫竹,旧名“紫竹岭”。相传有鹤腾于紫竹间,因而得名,竹林中还有一座占刹,名“古竹林寺”,是一处幽静清雅的地方。“紫竹岭”原为古黄鹤楼附属景点之一,由于昔日连年战乱,湮没已久。为保存这一景点的名称,故将新建筑定名为“紫竹苑”。

紫竹苑是1988年利用原旧房改建的一座仿古建筑,为传统的四合院结构,占地面积l 410平方米,其中:天井280平方米,内走廊9l平方米,正房内圈430平方米,正房外圈570平方米,门庭为41平方米。黑瓦白墙,具有明、清建筑的风格。

鹅池

鹅池位于公园南区,在黄鹤楼东南209米、白云阁西南103米处,与白龙池紧紧相连,是南区景观的中心。

世传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放过鹅。一日他与一书生聊天论鹅,言鹅是“禽中豪杰,白如雪,洁如玉,一尘不染”。他越说越兴奋,情不自禁地在地上写出一个鹅字。书生爱之,遂临摹藏之。为纪念这一佳话,后人立碑建池。还有一说,系王羲之辟池养鹅,并观其神态,从而练成一笔而就的鹅字,该池称天鹅池。

1986年根据这些传说修建了现在的鹅池。在形似弯月的水面上建一石桥,将池分为二瓣,水面较大的南部为鹅池,水面较小的北部曰白龙池。

鹅池水面面积约600平方米,池中植睡莲、王莲,还置有两座由太湖石构成的假山,水中红鲤、锦鲤悠闲漫游,几只白鹅“曲项向天歌”,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山水画。

诗碑廊

诗碑廊位于黄鹤楼东南210米、白云阁西南130米处,环绕公园南区鹅池四周。

为区别于古碑廊而定名的诗碑廊,是公园重要的文化景区,碑刻内容为当代国内书画名家书写的历代名人吟咏黄鹤楼的诗词名句(亦有部分当代诗作)。碑墙上共嵌有石碑124方。它们均是从黄鹤楼重建开放以来书法家馈赠的墨迹中挑选出来,并根据真迹描摹镌刻的。

这些风格各异,情趣盎然的作品或潇洒古朴,或雍容典雅,或雄浑厚重,或隽逸瑰奇。其中有知名书画家李可染、邵宇、沈鹏、尹瘦石、董寿平、欧阳中石、陆俨少、赵少昂、刘艺、刘炳森等的手迹。这些石碑所镌刻的文体有诗词名句,也有联语、骈文;书法则是楷、草、行、篆、隶兼备;刻工也各具特色,精雕细凿,体现出书家风格,给人以历史知识和艺术享受。诗碑廊中还留有20方空

碑,以为将来佳作预留一席之地。

这条于1985~1986年历时两年建成的游廊式碑廊,全长约200米,穿过公园南大门和两座圆形拱门,既节省空间,又自然随和。碑廊宽2.6米,高3.8米,上为尖顶屋檐,廊的内环每2.8米便立有一根廊柱,柱的上方有小花格装饰,下方为可供游人歇息的石条栏杆。整个碑廊黑瓦白墙,尽显江南风格,既古朴,又典雅;配上分别选自大冶的青石和崇阳的黑青石,更为庄重、和谐。

《黄鹤归来》铜雕

《黄鹤归来》铜雕 位于黄鹤楼以西50米的正面台阶前裸露的岩石之上,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龟、蛇正驮着双鹤奋力向上,而两只亭亭玉立的黄鹤则脚踏龟、蛇俯瞰人间。该铜雕以其深刻的含义和精湛的雕刻工艺受到游人青睐。

“黄鹤归来”引于世传神话。相传古时大禹治水,感动玉帝,玉帝派龟、蛇二将协助,为镇江患,龟、蛇隔江对峙变为两座大山,形成“龟蛇锁大江”之势,从此水患平息,民安乐业。两只仙鹤俯瞰人间,非常感动,便脱胎下凡,以昭普天同庆。除传说之外,“龟鹤遐龄”是民间常说的颂词,“神龟寿鹤龄延年”亦被老百姓视为吉祥之兆,蛇则代表长久或长寿。

《黄鹤归来》铜雕融美丽传说和祝福之意为一体,给游人无限遐想留出空间。该铜雕高5.1米,重3.8吨,系纯黄铜铸成。其雕刻工艺极为精致,黄鹤、神龟、巨蛇既生动形象,又抽象写意,鹤的羽毛、脚爪的纹线,龟背的花纹和蛇斑清晰可辨。整体看,铜雕线条流畅,华丽高贵。1997年,该铜雕被制成模型,作为湖北省人民政府迎接香港回归所赠礼品,存于香港特别行政区。

该铜雕为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刘政德、李政文创作。

黄鹤楼

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 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辑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

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她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钠的交点,正好映和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登黄鹤楼,不仅仅获得愉快,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净化。这大约就是黄鹤楼美的魅力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月共长存原因之所在。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费祎亭

费祎亭1993年春依费祎跨鹤憩于黄鹤楼的传说而建。亭位于公园北区,在黄鹤楼东北约70米、白云阁以西214米处的山北坡上,离吕仙洞门前约8米。

费祎(公元?~253年),字文伟,江夏郡县(今河南信阳东北)人。幼年时父母双亡,由族父伯仁抚养,后游学到益州(今四川)。时值刘备平定益州,他归依刘备,为太子舍人。刘禅继任后,升任黄门侍郎,为诸葛亮所赏识,继蒋琬之后执政,擢任军师,录尚书事,掌管军政大权。为了联吴抗曹,费祎出使东吴游说,使吴主孙权折服。他与诸葛亮、蒋琬、董允4人被蜀人并称为“四英”。在陈寿的《三国志》中,费棉于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被魏降人郭循刺死。

费祎登仙驾鹤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阎伯理所作的《黄鹤楼记》,他转述《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这一说法在当时影响较大,以致为宋代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中采纳:“黄鹤楼在县西:二百八十步,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随着时代的变迁,此传说又有了进一步演化。由于《南齐书》中的仙人名叫子安,为求一致,后人曾把费祎和子安合成一人,同时将“驾鹤”的情节渲染得更为曲折离奇。特别是小说繁兴的明代,这样的故事流传更广。王世贞在所编著的《列仙全传》中载:“费文伟,字子安,好道得仙。偶过江夏辛氏酒馆而饮焉。辛复饮之巨觞,明日复来,辛不待索而饮之。如是者数载,略无吝意。乃谓辛曰:‘多负酒钱,今当少酬。’于是取桔皮向壁间画一鹤,果蹁跹而舞,回旋宛转,曲中音律,远近莫不集饮而观之。逾十年,辛氏家资巨万矣。一日子安至馆曰:‘向饮君酒,所偿何如?’辛氏谢曰:‘赖先生画鹤而获百倍,愿少留谢。’子安笑曰:‘未讵为此?’取笛数弄,须臾,白云自空而下,画鹤飞至子安前,遂跨鹤乘云而去。辛氏即于飞升处建楼,名黄鹤楼焉。”

人们巧妙地把费柿与黄鹤楼联系起来,自唐始,有人在黄鹤楼旁建有费祎洞、费公祠,称乃费祎升仙后栖息之所。唐人李宗孟《费公祠》一诗曰:“空遗费仙迹,江山余万愁。”不过,也有一些考据家引经据典,力主费祎登仙之说不可信。

费祎驾鹤之传说,可能因为《述异记》仙人驾鹤故事转化而来。文中的仙人荀瓌字叔伟,而费祎字文伟,在习惯以表字相称的年代,人们对“荀叔伟”十分陌生,而对“费文伟”却比较熟悉,加上费祎的名气较大,又是江夏人,于是以讹传讹,渐将两个人名混同起来。

1993年重建的费祎亭位于吕仙洞前,坐北朝南。

吕仙洞

吕仙洞又名吕公洞,依据传说中吕洞宾的故事而建。位于黄鹤楼东北脚下73米、白云阁以西206米处。

吕仙即吕岩,字洞宾。武宗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两次应举不中,遂浪迹江湖,求仙访道,后遇钟离权,被授予丹诀,隐居于终南山修道,并曾到各地游历。之所以在黄鹤楼有很多吕洞宾的传说、故事、遗迹,与相传他在此修仙有很大关系。从北宋始,有关吕洞宾的神奇传说逐渐多起来。至元代,他被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并被道教全真道尊为北五祖之一,后又成为中国民间流传极广的“八仙”故事中的八仙之一。由于吕洞宾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为明代以后民间最得宠的神祗,所以,有很多景点、名胜就附会到吕洞宾身上,吕仙洞便是因此得名。

在宋、元时代的书籍中,曾有吕仙(实为吕元圭)在黄鹤楼旁石照亭题写“黄鹤楼中吹笛时,白蓣红蓼满江湄,衷情欲诉谁能会,惟有清风明月知”之诗和吕岩“历江州登黄鹤楼,以五月二十日午刻升天去”的记载,民间便认为吕洞宾到过黄鹤楼,画鹤于壁的神仙也变成吕洞宾。不仅如此,在有关黄鹤楼的很多传说,如“跨鹤登仙”、 “结枣如瓜”、“掷桃映石”中,其主角都成了吕洞宾,乃至以后在黄鹤楼景区内,又出现了“吕公洞”、“跨鹤亭”、“仙枣亭”、“仙桃迹”、“纯阳楼”、“吕祖阁”等纪念性的景点和建筑。其实蛇山上的吕公洞早已有之,陆游在《入蜀记》中曾提及“结庐洞侧,设吕公像其中”,说明有些景点早在南宋时期就已附会到吕洞宾身上。

老百姓喜欢吕仙,就连他的名字也被人们编成了故事:吕洞宾原来姓李,娶妻金氏,夫妻恩爱,生活美满。

一日,有—老道预测他和妻子将遭横祸,不得善终。老道随即指点:“如去黄鹄山黄鹤洞修道,或可幸免。”夫妻听罢,遂去蛇山,找到了这一天然石洞,见上题“黄鹤洞”,便栖身隐居其中,紧闭石门,潜心修炼。因洞中只有他们两口,便改姓为吕,长年与山石为伴,改名为岩,洞中自叹人生为过客,乃号洞宾。金氏死后,只吕岩一人,便号“纯阳子”。故事虽多穿凿,却也别具兴味。

现在的“吕仙洞”是在原洞址上稍加扩展重建的。洞呈“U”型并贯通,内设有由一整块汉白玉石精雕而成的吕洞宾平卧雕像以及香炉等,整座雕像长3.1米,高1.7l米,重5吨,吕洞宾神态安祥、栩栩如生。洞门为青石牌坊,

“吕仙洞”三字为原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冯牧所题。

仙枣亭

仙枣亭又名吕仙亭。明初始建于武昌蛇山山顶。1993年初春复建于公园北区,位于黄鹤楼以东175米、白云阁西侧北坡100米处。

据清嘉庆熊士鹏《鹄山小隐集》、同治胡凤丹《黄鹄山志》载:传说明初黄鹄山上有4株枣树,枝叶葱郁茂盛,却从不结枣。有好事者在枣林边建一六角小亭,亭名盼枣,以博一趣。有一年,忽满树结枣,幽香袭人,只见每颗枣竟如瓜大,压得枣树枝叶坠地。人们言传是仙枣,吃之可成仙。消息传到太守处,即派兵将枣林围住,尔后派书童采摘。太守全家沐浴更衣,聚在院内设好的斋坛旁,准备一同食枣升仙。未料书童去后不返,经查看,发现其已吃枣升仙去了,其余仙枣落地成石,太守被气得七窍生烟,追悔莫及,回到府内生起闷气。傍晚,同知前来劝慰,邀他下棋解闷。正当太守棋势颇佳,同知棋势颇颓时,忽听有人言语:“太守弈败!”“太守弈败!”棋局至此急转直下,太守败下阵来。两人顿生狐疑,四处寻找说话之人,却又杳无踪影。忙乱间,窗外响起悠扬的笛声,若隐若现,两人循声追至亭下,见亭壁上有绝句一首:

黄鹤楼中吹笛时,白蘋红蓼满江湄。

衷情欲诉谁能会,惟有清风明月知。

百松园

百松园位于蛇山北坡西端,在黄鹤楼以东150米、白云阁以西137米处。占地270平方米。园内植有松树百余棵,主要是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等。该园于1985年底动工,1986年建成。初 建时,将杂树杂木全部清除,从黄陂县(今黄陂区)、新洲县(今新洲区)、汉阳县(今蔡甸区)、武昌区、洪山区组织调运适于蛇山生长,且有观赏价值的大型松木马尾松、湿地松等100余棵移栽此园,当年即见成效,所植松木全部存活。后又陆续补种部分黑松、罗汉松等,逐渐形成了四季常青、松涛起伏的松林景观。

松为百木之长。仙鹤腾于松林之上被人们视为吉祥之兆,松鹤百年寓幸福永久之意。用松林来衬托金碧辉煌的黄鹤楼,使得千古名楼更加雄伟壮观。

杜鹃园

杜鹃园位于蛇山北坡中段,距黄鹤楼以东217米,白云阁东、西、北的周围处,占地4 190平方米。1986年开始兴建时,从浙江宁波运来1.14万株杜鹃苗木,采用J顷蜿蜒起伏的地势覆盖栽植的治坡办法,广泛种植,次年即形成观。

杜鹃园以花期较长的夏鹃为主,花色以玫瑰红居多,少量为粉红、桔红色。每年5~6月,杜鹃盛开,簇簇山花,烂漫如锦。由于杜鹃喜荫,在蛇山北坡生长较为适宜,虽然冬季北风凌厉,杜鹃却花开不衰,为山地景观一绝。园内还配植少量红楗等小乔木,更把杜鹃园装扮得层次分明、高低错落、色彩丰富。

抱膝亭

抱膝亭民国初年湖北学界为纪念梁鼎芬而建。原在蛇山山顶,奥略楼后。1994年春复建于公园北区,在白云阁东北侧山北坡上52米处,距黄鹤楼以东326米。

梁鼎芬生平喜读书,性嗜酒,擅长书法诗文,与张之洞、陈三立、康有为常有诗书往来;与张之洞、端方的书法时称“三体”,常为鄂人仿效。梁居鄂17年,因晚年留下“我生孤苦,学无成就,切皆不刻”,“今年烧了许多,有烧不尽者见了再烧”,“勿留一字在世上,我心凄凉,文字不能传世也”的多次遗言,故其真迹留下甚少。

民国初年,武汉学界为纪念这位曾任两湖书院监督、湖北全省学务处总提调、湖北按察使等职的人物而建其亭。亭名取诸葛亮的“抱膝长吟为梁父”之语意。《魏略》书云:诸葛亮“每晨夜从容,常抱膝而啸”。“梁父”,暗喻梁鼎芬在武汉办教育最力,深得士子尊敬,同时也以记其性好吟诗。当时亭建蛇山山顶,重檐六角,登亭四顾,武汉形势了若指掌。1955年亭因建武汉长江大桥被拆毁。

重建的抱膝亭,六角重檐攒尖顶,羽翼舒展,筒瓦脊饰,6根石柱支撑。亭高7.2米,柱高3米,柱围2.06米,均有精致栏杆,清新雅丽,甚是精工。石亭整体全部采用白理石,石产自安徽屯溪。东西两侧均有汉白玉题额。亭名为梅阡题。

梅园

梅园位于蛇山北坡东端,与杜鹃园紧临,在黄鹤楼以东418米、白云阁东北144米处。占地6 000平方米,是三个特色植物观赏园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园。梅园从1987年开始筹建,至1989年竣工。园内已植梅千株,共有20余个品种,多从东湖磨山的梅园和马鞍山引种而来。其中粉红朱砂、小红朱砂、变绿萼、小绿萼、银红台阁、玉蝶、丰后梅等俱为梅中珍品。

梅花是武汉市市花,它那傲霜立雪的品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深受人们的喜爱。公园在此依山植梅,以梅饰山,不仅增添了公园的景观,丰富了游览内容,更使得游客有了赏梅的好去处。每年早春三月,梅花竞开,红白相间,香飘十里,吸引了众多赏梅观景者。

1992年以来,公园在梅园东面又种植了一片腊梅林。腊梅性喜丰荫,花开隆冬,且清香怡人,为山北平添了一片诱人的冬景。

乖崖亭

乖崖亭位于公园北区,在黄鹤楼以东474米、白云阁东北约200米的山北坡上。为宋人纪念张咏而建。

据《宋诗纪事》载,张咏任荆湖北路转运使期间,经常到黄鹤楼作诗。从成都罢归后,曾写有《登黄鹤楼》一诗。诗中抒发了他在宦海浮沉中深感人世苍茫,慨叹仕途险恶,欲摆脱尘俗而栖隐蓬瀛的心情。

后人在他登楼作诗处建亭,以张咏的自号“乖崖”命名,以示纪念。清代的乖崖亭在布政司内(今武昌司门口),后毁。

1993年重建此亭,坐北朝南。亭呈六圆柱扇面形。亭高4.43米,斜坡顶。前弧长2.97米,后弧长6.80米,弧距3米,采用安徽黄山产红砂石建造,端庄古雅,别具风格。四周佳木笼荫,清丽幽静。亭名行楷字由黄均题写。

一览亭

一览亭位于公园北区,在黄鹤楼以东400米、白云阁东北侧北山坡上约126米处。

亭始建于宋代,以唐代诗人杜甫《望岳》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而来。据清同治《江夏县志》载,亭建在仙枣亭后,太白堂的左侧。南宋诗人王十朋在此亭间曾写过五言古诗《一览亭》,诗曰“何由登泰山,一快天下览。”清诗人熊化龙也有诗道:

乾坤归一览,倚槛武昌城。

云树边关岭,风涛昼夜声。

英雄空万古,歌苦信余生。

独酌斜阳里,销磨不事情。

奇章亭

奇章亭位于黄鹤楼以东548米、白云阁东侧山北坡上274米处,距东区岳飞精忠报国石坊东北约20米。系为纪念唐敬宗宝历年间任武昌军节度使的牛僧孺而建造。

牛僧孺,唐贞元进士。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朝廷任牛僧孺为鄂州刺史,充武昌军节度使、鄂岳沔蕲黄观察使。牛僧孺至鄂后,裁简冗员,减轻民赋,奏请废沔州,将汉阳、汉川并人鄂州,使汉阳、江夏纳入同一州的行政区划之中,促进了地区的商贸交往和经济发展。时江夏原有土城易于散塌,每年版筑修治,另赋青茅以覆,岁费10余万,劳民伤财。牛僧孺费时5年,终将土城改为砖城。砖城在原夏口城的基础上向北、东、南三面拓展,北临沙湖,东至小龟山,南抵紫阳湖,西达蛇山西端,使黄鹤楼不再为城墙的角楼,楼前楼后均有较大的活动场所,既便于游览,又为其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进深。文宗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牛僧孺调返京师。大中元年(公元847年)牛僧孺逝世后,被宣宗追封为奇章郡公。后人为纪念他治理武昌时的功绩,在其登楼时常设宴处建亭,亭以奇章命名。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陆游所写《人蜀记》云:武昌蛇山“旧有奇章阁,今已废。”后《明刻黄鹤楼集》记载:“有奇章亭,为牛僧孺宴处”。

1994年春重建此亭。亭坐东朝西,为三连环形,由北向南,三亭连体。红砂石建造。如以甲、乙、丙三亭计,分开看,三亭各为8根红砂石柱,由于甲乙、乙丙之间又各有两柱重叠,故三亭实有20根石柱。甲亭直径为3.66米,高6.9米;乙亭直径为3.63米,高5.23米;丙亭直径为3.61米,高5.07米。柱高3米,柱围0.9米。北边的甲亭略高,为双层飞檐,瓶盖顶,约7米,乙、丙两亭各高5米。造型错落有致,以奇特见长,体现出江南园林石亭建筑的风韵。亭名篆体字由娄师白题写。

岳飞铜雕

岳飞铜雕位于黄鹤楼公园东区,在黄鹤楼以东612米、白云阁以东338米处,与石牌坊群毗邻。

岳飞铜雕高8米,它表现的是岳飞扶鞍勒马、不忍举首北望破碎山河的忧愤神态。岳飞身旁的战马仿佛在嘶啸着,四蹄意欲腾起,冲向敌阵。整座铜雕像净高6.3米,重16吨,塑像耗铜14吨多。由湖北美术院傅中望、陈育村和湖北美术学院孙绍群、项金国创作,武昌造船厂第二:铸造分厂铸造。铜雕背后,一座长达25.6米的青石浮雕,再现了岳家军驰骋征战、大败金兀术的场面。浮雕上镌刻有岳飞书《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手迹。铜雕旁边矗立一方岳飞手迹“还我河山”石刻。该浮雕由湖北美术学院陈人钰、郭雪、李江创作,四川省蓬溪县星花石雕厂承建。

岳飞功德坊

岳飞功德坊,它是岳飞景区建筑的门面,是石牌坊群中形制最高大宏伟的一块牌坊,以示光大爱国热忱和弘扬民族精神。此坊高10.7米,宽7米,4柱5梁,造型素雅庄重,选用优质的白色大理石精雕而成;4柱的下部有8个石狮作支柱,牌坊上部是由50组斗拱撑托的复式“品”字形的巨形牌楼结构。重檐翘角,其势若飞。翘角处,上有“屋脊鱼尾”,下有“角梁龙头”。牌坊上部的画壁上浮雕出“二龙戏珠”、“九龙翻腾”、“圣麟巡天”等气势恢宏的神奇图案。

牌坊的西、东横额上分别是书画家冯今秋、陈义经书写的“精忠报国”、“功业千秋”。其中“精忠”二字见于《宋史·岳飞传》,“精忠报国”则出自古代戏曲《岳母刺字》。据载:岳飞在任湖北宣抚使时,与金兵激战于汉水边,民众扎好木排协助岳家军强渡汉水,岳飞当即为民众题写“精忠报国”四字,后被刻成匾额,放在报国庵的正殿之上,岁岁祭祀。

夏坊,西面“荷花送香”;东面“竹露滴清”。蛇山多竹,历史上曾有紫竹岭之称,又多有盆栽荷花。唐朝诗人孟浩然在《夏日南亭怀辛大》一诗中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诗句,此横额题文即从此句简化而出,再现了夏日黄鹤楼特有的景色。题文由周永基、万军书写。

秋坊,西面“白花浪溅”;东面“红叶林笼”。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诗中有“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的著名诗句,题文是从中撷取的,由黄德琳、韩柏钝书写。

冬坊,西面“玉树参差”;东面“银洲浩荡”。元末明初诗人杨基在《雪中再登黄鹤楼》诗中有“玉树参差认汉阳,瀛洲浩荡迷鹦鹉”之佳句,题文在撷取时将“瀛”改作了“银”,以托出黄鹤楼的雪景。题文由巴南冈、邓垦书写。

第五座为岳飞功德坊,它是岳飞景区建筑的门面,是石牌坊群中形制最高大宏伟的一块牌坊,以示光大爱国热忱和弘扬民族精神。此坊高10.7米,宽7米,4柱5梁,造型素雅庄重,选用优质的白色大理石精雕而成;4柱的下部有8个石狮作支柱,牌坊上部是由50组斗拱撑托的复式“品”字形的巨形牌楼结构。重檐翘角,其势若飞。翘角处,上有“屋脊鱼尾”,下有“角梁龙头”。牌坊上部的画壁上浮雕出“二龙戏珠”、“九龙翻腾”、“圣麟巡天”等气势恢宏的神奇图案。

牌坊的西、东横额上分别是书画家冯今秋、陈义经书写的“精忠报国”、“功业千秋”。其中“精忠”二字见于《宋史·岳飞传》,“精忠报国”则出自古代戏曲《岳母刺字》。据载:岳飞在任湖北宣抚使时,与金兵激战于汉水边,民众扎好木排协助岳家军强渡汉水,岳飞当即为民众题写“精忠报国”四字,后被刻成匾额,放在报国庵的正殿之上,岁岁祭祀。

石牌坊群1992年5月动工,于当年12月上旬落成。石料均采自安徽九华山。由安徽省徽州古建筑研究所程极悦设计,黄山市屯溪石雕工艺厂建造。

四季牌坊

四季牌坊示意黄鹤楼春夏秋冬的四时风景,用青灰石雕塑而成,为典型的徽式风格。每座之间均相隔50米,系二柱坊。每坊高约8米、宽7米;二柱的下部均有6面石鼓作帮衬,牌坊上部中是由34组斗拱所撑托的“品”字形的牌坊屋顶。在12个檐角中,又有两对檐角呈“角梁龙头”、“屋脊鱼尾”的形象;重檐舒翼大方,造型美观生动;在牌坊的画壁和支柱上,雕刻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图案,如“三友鹰鲤鹤”、“日映黄鹤”、“鹰鲤对歌”、“龙飞凤”、“二麟戏日”、“双狮戏逐”、“十二龙仙降”等,生动活泼,情趣盎然。4座牌坊的横额上方分刻有鹤舞、鹤翔、鹤鸣、鹤栖的图案,横额上则是描绘鹤楼四季景色的诗句。坊,西面“烟绕鹤楼”;东面“绿满高观”。高观即高观山,历史上蛇的 一部分。唐朝李群玉在《汉阳春晓》一诗中曾有“白云蔽黄鹤,绿树藏鹦鹉”诗句。上述题文系从此诗中脱化而出,是对春天黄鹤楼景区的大致描绘。横额题文由徐本一、杨坤炳书写。

夏坊,西面“荷花送香”;东面“竹露滴清”。蛇山多竹,历史上曾有紫竹岭之称,又多有盆栽荷花。唐朝诗人孟浩然在《夏日南亭怀辛大》一诗中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诗句,此横额题文即从此句简化而出,再现了夏日黄鹤楼特有的景色。题文由周永基、万军书写。

秋坊,西面“白花浪溅”;东面“红叶林笼”。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诗中有“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的著名诗句,题文是从中撷取的,由黄德琳、韩柏钝书写。

冬坊,西面“玉树参差”;东面“银洲浩荡”。元末明初诗人杨基在《雪中再登黄鹤楼》诗中有“玉树参差认汉阳,瀛洲浩荡迷鹦鹉”之佳句,题文在撷取时将“瀛”改作了“银”,以托出黄鹤楼的雪景。题文由巴南冈、邓垦书写。

涌月台位于公园南区,在黄鹤楼以东266米、白云阁西南角约10米处,是明清时期与黄鹤楼紧密相连的一古建筑景观。

涌月台

涌月台始建年代无详细记载。据传世诗文,它的创建大致在16世纪前后的明代。首先是有刻在汉阳府城隍庙后凤栖山(今凤凰山)巨石上的“涌月”二字,后建涌月亭。据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朱衣主纂的《汉阳府志》记载:“涌月亭在县治北风栖山上。今巨石上有‘涌月’二字。”明末,谭友夏、刘敷仁在山背荒芜的草丛中得之,于是令徐子卿南渡移置至武昌蛇山黄鹤楼旁太白堂左侧。清康熙年间在堂后“西爽”石刻下垒石为台,置“涌月”石刻于其上,时人续以“台”字。乾隆年间,石碑残缺不全,仅“涌月”二字存,于是移砌斗姥阁墙下。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熊士鹏在荆棘中拾得碎片,后铲平“西爽”石刻,摹“涌月”刻其石上。后人在此加高立柱建台。由于风雨剥蚀,至清末,涌月台三字中“涌”字中断,“月”字少残,下接一石,“台”字上部未见。1955年涌月台因修建长江大桥被拆除后,这些清代的石柱迁到蛇山南端的武昌首义公园内。石柱的石楹刻有3副对联;

月色无玷;江流有声。

遥看兔影滚中流,非同承露;

恍听鹤声来上界,岂是歌风。

曾是当年觞月地;

而今又作上台人。

正面石架上镌刻的“涌月台”,笔态遒劲,高古俊拔。据载: “涌月”与“压云”、“琴台”曾被称为武汉古代书法的三绝。根据考证“涌月”二字系黄清老所书。

黄清老,字子肃,号樵水,祖籍河南固始,后徙居福建邵武。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进士,曾任翰林编修,其学问和品德为时人敬重。元惠宗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出任湖广行省儒学提举,至正八年卒于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其著述较多、有《樵水集》和《春秋经旨》、《四书一贯》等。据传他在滔滔东去、万古如斯的大江边,面对眼前“月涌遥天漾白波”的景色,想到杜甫《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名句,挥笔写下了“涌月”二字。

“涌月”二字还有出自曹操或黄庭坚书写之两说。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俗传其在汉阳凤栖山书写“涌月”二字。对此,清初刘献廷在他的《广阳杂记》卷四中反驳道:这二字“高古遒媚,俗以为曹孟德所书。夫曹公未尝至此,其说可笑”。黄庭坚,号山谷,北宋诗人、书法家。言传其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贬至鄂州知府时建台,取唐杜甫“月涌大江流”诗意,书“涌月”二字刻其上,后台毁。考黄庭坚用笔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崛的行草书法,“涌月”二字与其用笔不类。另黄庭坚无清老的字和号。因此,史志记载的宋代的黄清老,实为元代的黄清老。

1992年1月建在南区的涌月台,是比照毗邻首义公园的实物稍加放大的仿制建筑,呈四方框架形。白麻方石柱,柱高约4米,柱间距离3、4米,有4级台阶,占地面积54平方米。“涌月台”系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黄绮书写。

2023黄鹤楼旅游攻略 - 门票价格 - 开放时间 - 免票政策 - 一日游最佳路线

楼层介绍

一楼

黄鹤楼一层大厅里面有着一副巨大的壁画,壁画内几多白云一只黄鹤,十分美观。壁画的周围全都是来源于各个时代的文献资料,其中还有一些著名诗人为黄鹤楼写的诗词在里面。黄鹤楼附近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还有着许许多多的石碑,逐渐演变为蛇山黄鹤楼公园。

二楼

二层的大殿内有着一篇完整的《黄鹤楼记》,清晰的记载着黄鹤楼几千历史的兴衰。旁边还有两幅壁画,一副描写了三国时期周瑜等人去黄鹤楼游玩的画面,另一幅描写了黄鹤楼诞生的历史。

三楼

三楼里面有这众多诗人词人为来黄鹤楼写下的诗词,比如说李白、白居易、陆游都曾经到访过黄鹤楼并且留下了千古名句。

四楼

黄鹤楼的四楼放置的都是一些名人字画,古代到现代的字画都有保存。

五楼

五楼作为黄鹤楼的顶楼,摆放的都是一些千古名画,这些画卷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精粹。

附近景点

黄鹤楼玩完后,还可以去到首义公园、首义广场、昙华林、武汉革命博物馆、武汉轮渡中华路码头、武汉长江大桥等等地方游玩了。

美食住宿

附近就不要去户部巷了,去粮道街、胭脂路都是可以的,超多美食,吃个够了。住宿的话用第三方软件看下,在主城区所以住的位置非常多。去口碑好的吧。

娱乐推荐

  • 中国比较受欢迎的十大动物园排行榜

    中国比较受欢迎的十大动物园

  • 天天象棋1月4日残局挑战210期过关攻略

    天天象棋1月4日残局挑战210

  • 梦幻西游手游天书试炼终章攻略一览

    梦幻西游手游天书试炼终章攻

  • 输出全靠画龙画法介绍

    输出全靠画龙画法介绍

  • 抖音奥特曼知识大挑战问题答案大全

    抖音奥特曼知识大挑战问题答

  • 厦门哪些地方可以见到黑天鹅-厦门秋冬季观鸟地点

    厦门哪些地方可以见到黑天鹅

版权所有:

931158旅游网 Copyright@ 2019-2024 www.931158.com 网站备案号 : 鄂ICP备19008451号
本站刊登的所有新闻和各种专题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关注微信